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以“科研工作站”为抓手推动科技助力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落脚点,深入落实《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科研工作站”为载体和抓手,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助力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牵头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强化工作顶层设计,在大连民族大学召开全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会议,牵头推动省内8个民族自治县与大连民族大学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务实合作。协议明确大连民族大学在各自治县建设“科研工作站”,推动学校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与各民族自治县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全面对接。会同大连民族大学、各自治县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推进“科研工作站”具体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各方合力推动下,“大连民族大学科研工作站”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率先挂牌成立,推动合作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为全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地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二是按需设置项目,精准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为各民族自治县补齐发展短板、凝聚产业优势提供精准化科技服务。联合大连民族大学专家团队多次赴各民族自治县开展深度调研对接,根据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的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型工业、乡村产业、旅游产业、民族干部培训等10个重点合作方向,以“科研工作站”为依托,每个重点方向至少设置1-2个合作项目,累计设置45项符合各自治县发展需求的科技合作项目。按照“边立项、边对接、边推进”的工作思路,目前所有项目均已落地。比如,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的设立的“民族团结进步资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岫岩县公共空间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传播与设计研究”“岫岩县哈达碑镇满足特色村寨建设项目”3个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连民族大学科研团队为其建设的民族地区发展任务资金管理系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已完成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比如,结合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产业发展设置的“文冠果丰产栽培和低产林高接换优技术示范”“阜蒙县禾豆混播人工草地植物光合固碳能力的提升研究”“螺虫乙酯类农药中间体合成关键技术”3个科技项目研究均已全面开展,已建设文冠果新品种和良种“辽冠8号”丰产栽培示范基地50亩,建设文冠果低产林高接换优丰产改造示范基地20亩。
三是凝聚资源优势,推进共同现代化建设。近日,国家民委将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确定为全国15个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试点地区。省民族和宗教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三个意义”要求,与落实兴边富民行动相结合,依托“科研工作站”,牵头深入调研宽甸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状况,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对县域经济、人口结构、资源分布及基础设施现状的全面评估。协助宽甸县研究制定了《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共同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提出具体的落实举措。充分发挥边境民族地区的特殊发展潜力和独特开放优势,将边境旅游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民族产业培育成为兴边富民主导产业,将宽甸县建设成为展现各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窗口。对标宽甸县试点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同步推进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等先试先行,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推进各民族自治县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将始终作为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助力者”,作为校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的有力“支持者”,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共识,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