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来源于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等地的采珍珠生产活动,当地群众会将采上来的蛤蚌直接入筐,或在船上将蛤蚌扔到岸上的筐里,抛得准、接得准能够极大地提高采珠速度。2008年珍珠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料图:珍珠球比赛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珍珠球项目是经过加工整理形成的对抗性、竞争性和趣味性极强的球类运动,基本技术和比赛方法与篮球类似,也被称为“移动篮筐的小篮球”。比赛场地为长28米、宽15米。每场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上场7名队员,进攻者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拍、滚、运,目的是向抄网投球并得分。防守者阻止对方获得球并得分。每队有1名持抄网队员在得分区试图抄中本方队员投射来的球(珍珠)。封锁区内有2名防守队员用球拍封挡、拦截进攻队员投射的球。全场比赛30分钟,以比赛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
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将珍珠球列为竞赛项目。珍珠球项目对耐力、速度、力量、灵敏等均有较好的提升,同时珍珠球体积小、材质柔软,降低了运动中发生挫伤、扭伤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目前各地积极发展珍珠球项目,一些高等院校、中小学将珍珠球纳入体育课进行普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