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全面完成省定12个少数民族惠民工程
来源:
时间:2016年10月31日
今年,葫芦岛市将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纳入重点民族工作内容,及时认真组织工程实施,从方案制定、项目落实到档案建立,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已经全面完成省里规定的少数民族惠民工程12个项目,实现惠民目标。
在惠民工程中,葫芦岛市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抓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村是多少年的黄土道了,村村通以后村与村之间的道好走了,但是屯子里的路还是不好走,坑坑包包的,要是赶上下大雨,穿着靴子都往里灌黄泥汤子。秋收的时候也走不了三轮车,都是用推车推,要不就往家扛,市民委帮我们修了这条路之后,车也能走了,再也不用往家扛庄稼了,大伙可真是享福了。”10月9日,建昌县二道湾子蒙古族乡二道湾子村崔李屯78岁的崔凤友说。
路修好了,运送方便了,运送什么也是市民委帮助二道湾子蒙古族乡研究的课题。“经过专家考察,我们这的土地适合种核桃。”走在该乡宏峰村小东沟屯的山上,一棵棵核桃树映入眼帘,“这些树是2014年栽种的,共300亩,今年已经有零星结果的了,但是为了保证核桃树的生长速度,没有留果实。明年后年就可以大面积结果了,那时候我们就要把地还给老百姓了。”副乡长石继平介绍说。原来,这片地是乡里从老百姓手中以每亩500到800元不等的价钱流转的,在市民委的支持下,乡里负责雇人栽种和侍弄核桃树,还在核桃树下种植了苏子,增加经济收入。“你说这好事上哪找去?我们把土地租给乡里,每年都有固定收入不说,还能到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挣钱,结果以后还把地还给我们,听说一亩地收入千八百的不是问题,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在核桃园打工的刘瑞贤说。目前,该乡已经建设核桃园2000多亩。
同时,我市依托自然生态、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开展惠民工作。
建昌县杨树湾子乡蒙古营子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市民委的支持下,蒙古营子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我市唯一的蒙古族特色村寨已经初具雏形。
近年来,市民委支持乡里在特色旅游上做起了文章,这个村距离杨树湾子漂流地只有4公里,而且是漂流游客的必经之地,蒙古营子村在发展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谈起家乡的变化,蒙古营子村一名蒙古族村民指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牌楼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民族的符号,说实话,咱们辽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慢慢汉化了,如果再不挖掘民族文化,恐怕就要失传了,就连我们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现在好了,市民委帮我们打造特色村寨,我们少数民族又重新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氛围。”
正如蒙古族村民所说,特色村寨的建设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但光靠抢救和保护不行,还要创造经济效益。“我们现在正在规划建设蒙古包、跑马射箭等特色旅游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旅游,在发展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让外地人感受到蒙古族的特色。”对未来的发展,杨树湾子乡乡长任庆志颇有信心。据了解,蒙古营子村是市民委主要扶持的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市民委已经投资380万元。
此外,我市大力支持传承和升级民族传统文化,打造高端产品,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很多人对龙港区望海寺街道仙山社区的满族刺绣基地并不陌生,满族刺绣让附近居民找到了工作,提高了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更加和睦。现在,在市民委的支持下,全市已经有很多人受益于满族刺绣。2014年开始学习刺绣的张晓静身患残疾,一家祖孙三代全靠丈夫一个人打工挣钱,生活十分困难,张晓静说:“自从学习刺绣后,心情变得比以前好多了,而且现在一年还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一幅画最高可以卖到8000元,帮家里解决了大问题。”
这样的满族刺绣基地,兴城现在也有了。今年年初,市民委在兴城市温泉街道东山社区租了两层门市,专门作为满族刺绣的基地,让满族刺绣传承人董宁在这里教授更多的学员,市民委免费提供针线等材料。目前,兴城、龙港两个培训基地已经培训熟练技工100余人,培训基地在提高我市实现劳动者创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少数民族惠民工程的顺利完成,我市少数民族群众陆续走出贫困,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