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
朝阳市结合实际扎实推进
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
朝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5年4月29日)
年初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全市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按照“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紧密结合朝阳实际,认真抓好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的组织实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省民委牵头组织实施的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省政府2015年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朝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蹇彪在全市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帮助民族村解决没有村部、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和村组道路硬化等民生问题,并要求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屈连春专门听取汇报,分管副市长郑滨亲自带领市民委、财政局、文广新局、教育局、卫生局、体育局等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到全市七个县(市)区调研民族宗教工作,督促落实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相关项目。为加强领导,确保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郑滨为组长,副秘书长李海凤为副组长,市民委委员23个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民委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真正做到研究部署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指导服务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二、立足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方案
根据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朝阳地区实际,朝阳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朝阳市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朝政办发[2015]28号),决定实施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从2015年起到2017年,每年选择8个民族乡、民族聚居乡(镇)中的20个民族聚居村、8000户群众。通过扶持生产、民生、科技、基层政权建设等惠民项目的实施,实现年户均增收1000元的目标,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协调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整合各种专项资金,扶持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通过实施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加大民族地区新市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建设美丽的谐新朝阳做贡献。
三、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基础工作
为确保朝阳市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程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结合指标牵头单位确定的职责和任务,在反复研究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对各县(市)区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和月度时间节点,明确了计分方式、考核标准、责任人、完成时限、分管领导、牵头单位和证明材料等考核要件,并及时进行了对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绩效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县(市)区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朝阳市民委以此为契机,有计划地加强民族经济基础工作。从工程实施开始就要求承担任务的县(市)区、乡两级民族工作部门认真做好原有数据的整理、现有数据的留存、预报数据的完善,不断加大项目的申报、评审、审核、公示、验收等工作。所有市、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都建立了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数据库,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档案的基本要求,对文字、音像资料进行整理和留存,进一步完善档案材料。到目前为止,朝阳市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项目库已基本建成,对服务民族工作部门经济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大协调力度,狠抓项目落实
少数民族“828”惠民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确保投入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和前提。朝阳市政府副市长郑滨亲自带队,深入到全市七个县(市)区现场办公,督促落实工程项目。市民委召开全市民委主任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的具体措施。市民委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向市财政局、民政局、交通局、文广新局、体育局、卫生局、扶贫办等部门发工作函,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凌源市、朝阳县两办下发了文件;各民族乡(镇)、村主动作为,认真做好入户调查、宣传发动、项目申报、建立档案等工作。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引进推广新品种“园艺5号”辣椒种植,现已落实种植面积10000亩,预计每亩增收1000多元,可带动农户1200多户。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乡新建保护地冷棚600栋,主体已完工,预计户均增收3000多元,可带动农户420户。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开工建设生产发展项目8个,惠及民生项目6个,基层政权建设项目3个,举办农业实用科技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18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