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球

来源: 时间:2014年06月16日

  蹴球是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挖掘整理的一个体育项目,它来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经过十几年来不断的表演、比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则,进入了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阶段。蹴球比赛是在一块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两名运动员。古代踢石球是用石头琢成的健身球,现代用地掷球代替,每队两只球,分蓝红二色。甲队编为1号和3号,乙队编为2号、4号,比赛按1、2、3、4号的顺序轮流蹴球。比赛方法是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凡乙方球击中对方球,根据规则可得1-2分,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则得4分,先积50分者为胜方,三局两胜。蹴球由于器材简单,场地面积小,可进行单人、双人、团体赛几种形式,竞赛起来既有锻炼身体价值,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老少皆宜,很受群众欢迎,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好项目。

  蹴球,原称踢石球,是古代蹴鞠运动的一种形式。蹴鞠所用的运动器材石球,早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发掘中就有实物发现。殷商卜辞中有这么一句话:“庚寅卜,贞,乎品舞,从雨”据有关专家考证,“品”就是蹴鞠的意思。其中“0”表示球,而“品”是人双足象形。这段话是说庚寅占卜,吉,呼跳“蹴鞠舞而得雨。通过这段卜词,说明蹴鞠游戏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到了汉代,蹴鞠游戏更加普及,并且列入兵家,其规则传说为“黄帝所作”,有二十五法。二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就是一名蹴鞠的好手。到了宋代,民间有专事蹴鞠的行会组织叫“圆社”,元代杂曲更有大量关于蹴鞠游戏的描写。到了清代,古代蹴鞠方法已大部分失传,只有在踢石球、夹包、花毽等游戏中还可以看到蹴鞠二十五法中的一些影子。

  蹴鞠原有二十五法,踢石球只是其中一法而已。关于踢石球在古典小说《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这样的描写“培铭“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这里写的踢球,就是踢石球。清末《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六十四图《踢石球》写了踢球之法:二人以石球二个为赌,用些碎砖瓦块铺地,用一球先摆一处,二球离七、八尺远,每人踢两次。踢中为赢,不中便输。关于清代踢石球的方法,笔者曾向爱新觉锣.溥任先生请教。溥任先生系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从小在醇亲王府中生活,他曾看到太监踢石球,所踢的球是老人们为了健身握在手中揉动的以活动筋骨的健身球,踢的方法是先用脚尖踩住球,然后用力向前踹,以击中对方为胜。无论是图画记载,还是老人描述,均是用脚“踹”球,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类似足球运动的踢球。踢石球实际是“踹”球,因此踢石球游戏经过挖掘整理后,在成为正式群众比赛的运动项目时,用了“蹴鞠”的“蹴”字,定名为蹴球。

  蹴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体育明珠,这个球的挖掘整理成功,是千年古书上记载的蹴鞠以新的面目得到新生,为新形势下的全民健身运动作出了贡献。

  

 
    

  

  

  

【附件下载】

本网站各类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主办单位: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辽宁立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地址: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6号 邮编:110033 办公室:024-86619701 辽ICP备11016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