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把群众需要作为服务方向

来源: 时间:2015年06月02日

 

 

 

 

 

 

 

 

2

 

                          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5521

 

编者按: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顺利启动,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结合实际、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同,相关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呈现出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工作格局。阜新市、葫芦岛市、桓仁县、喀左县结合实施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把群众需要作为服务方向,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健康、送科技、送文化,受到基层欢迎,赢得群众赞誉,相关做法摘录印发,供参考。

 

把群众需要作为服务方向

 

阜新市民委把健康送到少数民族群众身边:今年3月以来,阜新市民委扎实推进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积极组织送健康下乡活动,投入资金6万余元,开展健康知识讲座7场,发放健康知识手册5000余份,义务诊疗患者3000余人,并为35户少数民族大病特困家庭送医送药上门。一是宣传健康知识。针对阜新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组织开展疾病防治宣讲和健康知识讲座7场;针对阜新地区多盐、多油、多酒的饮食习惯,组织发放《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手册》和《吸烟危害健康宣传手册》2000余份;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广泛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发放《艾滋病防治手册》1000余份。二是组织专家义诊。协调市疾控中心、市医学会、市中心医院等5家医院近20名专家组成义务诊疗小组,长途跋涉2000余公里,先后深入佛寺、王府、哈达户稍等7个民族乡镇、15个少数民族村组,义务诊治患者3000余人。三是开展家庭病房。针对一些大病致贫、因病特困家庭和一些行动不便且住院治疗又无人照顾、因床位紧张而无法住院等特殊患者,通过专家上门会诊、一对一入户治疗,免费发放药品等形式,及时开展家庭病房特色服务,建立家庭病房35个,让患者在自己家中接受治疗。

葫芦岛市民委加强培训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今年以来,葫芦岛市民委结合实施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围绕民族政策、生产技术、致富能力等三个方面加强培训,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一是加强民族政策培训。先后举办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班、民族统计监测工作培训班,对全市民委系统干部、民品企业负责人和全市民族统计监测工作人员进行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两期轮训1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民族工作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加强生产技术培训。依托少数民族培训基地,以水果、干果、食用菌、花生、养殖业等生产技术培训为主,先后举办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民族乡村少数民族农业生产骨干300余人。三是加强致富能力培训。为打造满族刺绣产业,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依托鼎诚满族刺绣有限公司,先后在兴城市和龙港区举办了满族刺绣培训班,以常年招生、随到随训的方式,培训学员100余人,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桓仁满族自治县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农家书屋建设:桓仁满族自治县以实施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为契机,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把少数民族农家书屋建设纳入规划、配套推进,为少数民族群众增长学识、开拓视野、提高技能创造条件一是列入规划积极协调文化局,将全市民族村全部纳入年度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并对扶持少数民族农家书屋建设做出专门部署,明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民族村农家书屋建设,对因财政配套资金问题无法列入年度计划的,要优先列入省、市农家书屋重点帮扶范畴。二是完善设施。先后为103个民族村农家书屋购置书柜、书架、阅览桌椅、电脑、电视、DVD机等相关设备,配备民族理论、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劳动技能等10大类、70余种、2000余册图书。三是典型示范。普乐堡镇龙泉村木制工艺制品厂,开发、生产木制工艺品100余种,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安排当地剩余劳动力40多人,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一个品牌。桓仁县民委积极协调县文化局,把农家书屋典型样板建在龙泉村,并通过召开现场经验推介会,组织培训,推广经验。

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积极培养民族文体人才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喀左蒙古族自治县高度重视全省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培养民族文化体育人才力度,切实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一是依托基地抓培训。喀左县体育学校和民族文工团是辽宁省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喀左县民委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以1+X模式,用大“基地”带动小“基地”,为乡村大力培训民族体育、文化艺术人才。年初以来,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培训12个,培养乡村业余文艺人才200余人,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500余人。二是实施“双六个一”工程。协调县教育局在民族学校共同实施“双六个一”工程,推进民族文化进学校。如东哨蒙古族中心小学,投资20余万元购买了民族服装和民族乐器,组建了民族歌舞队、民族器乐队、民族体育项目队,建立了覆盖全校各个班级的蒙古包电视台,民族文化氛围日渐浓郁,活动日渐丰富,效果逐渐显著。